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丹寨县南皋乡“三个+”搭建“九寨农业产业园” 风生水起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9-7 阅读:

在丹寨县南皋乡的“三线六区”扶贫产业布局中,有一个是西线南皋河沿岸的九门村—大寨村产业区,现在不时被乡村干部称为“九寨农业产业园”。2年前,九门村—大寨村沿线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虽然已具备一定农业产业基础,但只有部分稻田养鱼、蔬菜种植,还未形成农业产业集聚区。但经过近两年来丹寨县“6个1”产业扶贫工程的引导和干部群众在“三个+”方面的努力,如今的“九寨农业产业园”已初具雏形。

第一个“+”,“产业+产业”

按照“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南皋乡坚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迅速在九门村、大寨村发展落地一批农业扶贫产业。经过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组合拳打下来,九门村—大寨村沿线已集中分布有深水泥鳅养殖、稻田养鱼、龙牙百合、生猪养殖、生态蛋鸭、板蓝根种植、茶叶种植等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特色,沿河布局、种养结合、长短互补的串珠式农业园区。其中,九门村片区的20亩深水泥鳅养殖配套150亩稻田养鱼基地已经成为南皋乡特色产业的亮点。而大寨村片区的100亩龙牙百合基地,在2018年实现了从“春风行动”时期的大球盖菇基地到“夏秋攻势”时期的龙牙合基地的轮作转变,不仅有效解决了周边几十名留守妇女的就近务工问题,还实现了盈利,基地收到了村民的感谢信。“产业+”的组合,让原本分散的农业产业形成了初步连片的集群效应。

第二个“+”,“人居+产业”

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级支持,整合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省政府办公厅帮扶项目等领域资金,从防洪堤、农村屋面整治、消防和给排水管网等方面,全面改善九门村、大寨村沿线基础设施和乡村风貌,让农业产业搭上基础设施的快车和人居环境的东风。特别是九门村河段防洪堤建设项目新建防洪堤1108米已基本完工,很好解决了该河段周边水产养殖产业的防洪问题。该村稻田养鱼基地已建有旅游观光栈道,泥鳅养殖基地也正在建设便捷停车场。走进当前的“九寨农业产业园”,山清水秀、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守住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最美底色。在交通区位并不是很有优势的九门村,目前已有农户装修好自己家得房子,准备开始发展农家乐。“人居+”的带动,让当地农业产业与九门村、大寨村丰富浓郁的苗族传统文化开始找到契合点,让“九寨农业园区”具备了“农文旅”融合的基础。

第三个“+”,“党建+产业”

家务要靠强人带,村务要靠支部带。南皋乡党委坚持强力推进园区所在的九门村、大寨村支部党建工作,尤其是对村支两委的干部配备高度重视,积极培养。九门村是全国文明村,该村党总支邓泽江,获得全州脱贫攻坚十佳村干称号,是乡党委积极培养的80后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在省、州、县层面,省审计厅、州委政策研究室、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等部门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无论是攻坚队队长、第一书记还是普通驻村干部,都带着村党支部、村委会系统谋划工作,扎实驻村、真情帮扶,起到了党建扶贫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县总工会派驻大寨村的驻村干部杨永高,已经勤勤恳恳驻村4年多。“老杨”是大寨村老百姓送给他的尊称、爱称。2014年3月,杨永高到大寨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帮便是四年,他对大寨村每家每户情况的了解比一些村干还清楚,谈起贫困户情况可以说如数家珍。“党建+”的发力,让九门村、大寨村土地流转、产业管护都能广泛调动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积极参加,为“九寨农业园区”发展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12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