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县:种好供给侧改革“种子田”
编辑:中国农业网 来源:中国农业网 更新于:2018-3-2 阅读:
“早耕有三好,烂泥、杀虫又死草。”2月2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乐群村,水稻制种大户姚祖海一边耕地,一边给村民传授“种田经”,站在田埂边的甘棠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技员不停地点头。
47岁的姚祖海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已有20个年头,但他说,直到近几年才真正尝到了甜头,去年更是进账30万元。时下又值春耕备耕时节,浑身干劲的姚祖海赶了个“早”,从大年初四开始,开动耕田机,准备将新承包的100亩制种田全部翻一遍。
“制种这个行业,单打独斗行不通。”姚祖海说,过去不赚钱的原因就是没有集中连片,产量不行,质量也不行,还生出很多“杂种”。
靖州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风力小,极端气候少,是“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的“黄金宝地”。甘棠镇共有水田面积2.6万亩,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面积适合制种。近两年,一些村民尝试制种行业,同样尝到了甜头。
“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甘棠镇党委负责人说,“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农村而言,就是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质量,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
脱贫有“种”,“种”出幸福。党的十九大以后,经过反复调研,镇党委决定,把推进杂交水稻制种作为“一乡一品”特色脱贫产业,种好农业供给侧改革“种子田”。计划今年推广制种面积万余亩,以此带动贫困户增收。
为此,该镇成立专门班子,为农户和种业公司牵“红线”,引进湖南金稻种业、袁氏种业、安徽荃银高科、广东金稻、奥谱隆种业、广阔天地种业、深圳兆龙种业等企业,在大桥、建国等9个村建立制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由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建立保险赔偿机制,抱团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有感杂风险,要求制种区域集中连片,面积要在100亩以上,中间无插花,以形成自然隔离带。镇里就安排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推广制种面积。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门技术活,一般农民干不好。镇农技员告诉记者,镇里协调安排种业公司的技术员和农技站的农技员走村入户,将全程指导整田、催芽、浸种、播种、盖膜、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统一调度,同步处理。
“以前在外面打工,看到制种产业有‘钱景’,我就回来承包了80多亩水田。就按一亩收入3000元算,一年就是20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同村青年黄开文说,看到姚祖海制种发了财,他也决定跟着一起干。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