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_200px;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丝路上的“现代寒旱农业”:海内外食客同享“甘味”

编辑: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于:2020-4-24 阅读:

疫情之下,在甘肃张掖戈壁滩上的一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内培育的有机彩椒依旧持续销往海外,保持每10天发运至俄罗斯15吨的产量,让海外食客同享“甘味”。

甘肃是中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交往历史悠久、通道枢纽功能明显、高寒干旱气候条件的土地资源丰富,成为了当地官方着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殷实“家底”。

广袤的戈壁滩、毗邻丝路沿线国家的地理优势是中国海升集团“落户”甘肃的理由,发运至俄罗斯的黄色、橙色、红色等多种颜色的水果辣椒便产自该公司。

在海升集团民乐县境内的基地,其现代智能玻璃温室,相较于普遍的日光温室室内面积大出数十倍,而且“工业化”的元素已嫁接到农业。 殷春永 摄

走进彩椒种植区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个头相似的辣椒整齐挂在高达5米的根茎上,穿戴防护服的农民们开着小拖车,穿梭在划定好的区域进行采摘,完全没有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恰如一座“农业工厂”。

“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要提高农产量,农业必须快速转型,智能化、工业化的现代农业是未来趋势。”海升集团张掖公司负责人李自军说,他们采用精准水肥循环系统、智能升降温管理等高科技手段为一体的建造工艺和环控系统,随着产量提高,将有更多产品运往“一带一路”,渐成为丝路上的果蔬“粮仓”。

记者梳理发现,“干旱高寒”原本是短缺经济时代发展数量型农业的“劣势”,如今正悄然转变成满足食客们追求天然有机、特色化、多样化需求的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优势。近年来,中国内地还呈现出农业产业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的明显趋势。

来自福建南平市的“80后”郑超则将绿色海鲜菇种在了甘肃的戈壁滩上,产品已出口至北美、东南亚多地的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更青睐与甘肃邻近的中西亚市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

“甘肃有大片的戈壁滩,地势平缓、气候适宜、自然条件适合产业发展,张掖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大量的玉米秸秆成为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的有机肥料,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郑超说,他还十分看中张掖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该公司还将开发菌类主题文化体验区等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吸引海内外客商。

2020年一季度,甘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为36.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外贸总值的占比为42.6%。在出口总体下降的情况下,“甘货”农产品成出口“黑马”,逆势上扬,增长38.3%。

12

上篇:

下篇:

CONTACT US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icon
icon
115_115px;
Copyright © 2017-2024 版权所有:陇ICP备1700086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beian 甘公网安备 62090202000197号